阳明说:“做学问须要有本原,在本原上用功,渐渐盈科而后进。仙家说婴儿也是个好比喻。婴儿在母亲腹中时,只是一团纯气,有什么知识?出生后,才能啼哭,继而能笑,继而认识父母兄弟,继而能站立、行走,能拿东西、背东西,以至于天下之事,无所不能。这是因为他这精气日足,筋骨日益强壮,聪明日益展开,不是出生时便能讲求的。所以说须有个本原。圣人到‘位天地,育万物’的地位,也是从‘喜怒哀乐未发之中’存养出来的。后儒不明格物之说,见圣人无不知、无不能,在初下工夫之时便要完全讲求,哪有这样的道理!”
25/31
问:『看书不能明,如何?』
先生曰:『此只是在文义上穿求,故不明。如此,又不如为旧时学问。他到看得多,解得去。只是他为学虽极解得明晓,亦终身无得,须于心体上用功 。凡明不得,行不去,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。盖四书、五经不过说这心体 2 ,这心体即所谓道,心体明即是道明,更无二,此是为学头脑处。』
心体:心之本体。
四书: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。问:“读书不明白,怎么办?”
阳明说:“这只是在文义上讲求,所以有不明。这样还不如做旧时的学问,看得多,也解释得多。只是这样的为学方法虽然讲解得极为明白,但终身无所得。做学问须要在心体上用功,凡是不明白,做不来的,须反求在自己心体上体会,便可通达。大概四书、五经所说也不过是这心体,这心体便是道,心体明白便道理明白,此便是做学问的头脑处。”
26/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