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格言联璧》一书亦作《觉觉录》,更准确地说《格言联璧》是《觉觉录》的缩编本。不论是名“觉觉”,还是称“格言”,都准确地传递出了编者的意图:那就是希望它能“自觉”、“觉人”,以箴言警句警醒众生,以圣贤智慧济世利人。所谓“格言”,是指那些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名言隽语,常常是一定时代社会核心价值观或者社会主流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,无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。然而,人类社会的基本核心价值又具有延续性、一贯性,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,许多格言往往历久而弥新,经得起时代的考验。因此,《格言联璧》虽然刊行于19世纪,但是其中的大部分观念仍然值得我们加以吸收和借鉴,这也是今天整理出版该书的重要原因。
《格言联璧》一书自刊行之后,广为流布,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,“几乎家置一编,人人诵习”。之所以如此,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该书在语言形式上做到了简练、通俗,将谆谆教诲、世道人情、修身箴言,以雅俗共赏、简练精当的文字表述出来,可谓字字珠玑,句句中肯,发人深省。近代著名佛学家弘一大师(李叔同)曾说:“余自儿时,即读此书,皈信佛法以后,亦常常翻阅,甚觉亲切而有味。”著名学者孟森亦褒其“有功于世道人心者甚大”。凡此种种,足以说明《格言联璧》一书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。考察人类社会的历史,不难发现,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往往并不是建立在严密的理论论证上,也不是精英思想家登高振臂一呼而应者云集,而常常是通过雅俗共享的方式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的。《格言联璧》也许在思想体系上略显驳杂,内容上多有重复,但就其对于社会的影响而言,则可能远远超过许多典籍。孟森先生在《格言联璧》序中,即说:“六经、四子,即圣人述作之格言。后世非专门学子,未能专意治经,则有赖历代先哲较为浅近之格言,足以随事醒世。”这一点,对于今天我们推广核心价值观,也不无启发。
《格言联璧》共分为十类,分别是学问、存养、持躬、敦品、处事、接物、齐家、从政、惠吉、悖凶。社会上通行本多作十一类,是将“持躬类”所附的“摄生类”单独列出成编,也有将“摄生”改为“养生”,其意一也。从《格言联璧》的条目分类,可以看出作者总体上是依据中国古代儒家“修齐治平”的思想脉络来组织内容的。该书的思想主体是儒家思想特别是宋明理学,当无疑问。但其中也杂有道、佛教等思想,这正是中国传统思想儒释道合流的一种体现。身处今天,我们无需也不可能完全接受书中的所有思想观念,特别是有违于我们时代的一些道德伦理观念,需要我们加以辨析扬弃,这也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应有立场。
本书最主要的目的是引导、帮助读者阅读、理解文本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,本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:原文、基本注释、类目简评。为了阅读方便,我们将《格言联璧》尽可能按照原书的内容结构划分段落,在需要出注的内容下给出简明扼要的注释。简评则主要围绕着类目内容,或交代其基本内涵,或指出其思想价值,或分析其思想局限。
本书在校点、注释中,借鉴和吸收了前贤今彦的成果,鉴于本书的体例,无法一一注明,特此致歉。由于水平有限,错误之处难免,不当之处,尚祈读者指正。
学问类
古今来许多世家,无非积德;天地间第一人品,还是读书。
世家:语出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仲子,齐之世家也。”指王侯分封建国,子孙世代承袭,后泛指世代贵显或以某种职业世代相承的家族。
品:这里是等级、品级的意思,并非指人的品格。此句即所谓“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”之意。
读书即未成名,究竟人高品雅;修德不期获报,自然梦稳心安。
究竟:毕竟,终究。
不期:不期望,不期待。报:回报。
为善最乐,读书更佳。
诸君到此何为?岂徒学问文章,擅一艺微长,便算读书种子?
在我所求亦恕,不过子臣弟友,尽五伦本分,共成名教中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