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斋说“戒慎恐惧莫离却不睹不闻不然便入于有所戒慎有所恐惧矣故
心斋说:“戒慎恐惧,莫离却不睹不闻。不然便入于有所戒慎,有所恐惧矣。故曰:‘人性上不可添一物。’”戒慎恐惧一定是戒慎恐惧本性,一定不能离开不睹不闻(如果有目睹耳闻搀和其中,那就不是天德良知了,而是混入了人为的造作)。如果我们忽略了不睹不闻,那么我们就不是对本性戒慎恐惧了(生怕偏离本性),而是戒慎恐惧一个外在的对象。所以在人的本性之上不能增加一点点东西。
因为性是不涉及目睹耳闻的,所以在最隐微的地方也不会显现出来。这就是“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”。所以君子所戒慎恐惧的只是唯独一个“性”字,没有别的东西。这就是“故君子慎其独也”。(独就是本性,慎独就是敬慎地保持在合于本性的状态。)
心斋说:“常是此中,则善念动自知,恶念动自知,善念自充,恶念自去。如此慎独,便可知立大本。”心中常常是这个“中”的状态,那么善念发动,自然知道,恶念动了自然也知道。所以善念自然而然得到扩充,恶念自然而然被去除。这样做慎独的功夫,便可以知道怎么样去树立人生的大根本了。这段话亦可以看出,心斋所说的慎独,就是没有一毫人欲掺杂的那个“独”,也就是天德良知。
4. “喜、怒、哀、乐之未发,谓之中。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”
在心斋的解释中,七情没有发动,也就是不睹不闻,也就是没有一毫人为的参与,纯粹是本体。这就是中。只要依照这个中去应对世间万物,都可以做到最好,都能够“中节”,都可以恰到好处,这就是“和”。
这一小段(4),以及上一小段(3)就是在分解“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”中“性”的内涵。所以心斋说:“‘慎独’、‘中’、‘和’,说尽‘性’学问。”慎独、中、和这些说法把“性”字的学问说得很充分了。
这个性是不能通过我们的经验知识(目睹耳闻)归纳推理得来的,它是超越于经验世界(不睹不闻)的本体。在我们没有任何人为的安排造作的时候,本性也就透露出来。此时我们依照良知而行,此时的状态即是本体状态。(这叫做“即用见体”。)慎独就是谨慎地把握这个状态。
5. “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。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”
心斋先生:“‘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’‘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’,是分明解出中字来。”从这句话可以看出,心斋强调“中”有两个意义,第一个是“喜怒哀乐之未发”,即没有任何经验层面的人情掺杂进来。这是从我们如何去体认“中”的角度谈。第二个是“天下之大本”,即我们一旦把握到了中,也就不偏不倚地把握到了己身在家国天下中的位置。亦即在天地间安顿了己身。如此,己身在家则家必齐,在国则国必治,在天下则天下必平。这就是“立得己身为天下国家之本”,也就是“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。”
而从“家必齐”到“家已齐”的过程,就是从“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”到“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”的过程。这个过程是自然而然的,并且是必然的。
- 人在职场,领导不信任你怎么办?[图]
- 初级药师考试要求[图]
- 异地报考教师资格证需要居住证吗[图]
-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考公务员能考哪些岗位[图]
- 车厘米子的营养价值[图]
- 介绍苦丁茶的购买方法[图]
- 胖孩子都会犯“懒病”如何减肥[图]
- 您的孩子有没有缺铁性贫血[图]
- 新生宝宝的小秘密[图]
- 怀孕“禁忌”[图]